小何。。

19岁第一本完整读过的原著小说,然后看了电影,感触颇深

猎影人:

电影未眠:

《喜福会》6.5/10

1、“电影外的身份认同”

也许很多人在想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的时候,总是绕不开李安、张艺谋、陈凯歌早期的电影。的确,在李安导演的电影里,尤其是他的“父亲三部曲”(《饮食男女》、《喜宴》、《推手》)总能讲述父子之间折射出来的文化冲突,新旧文化和不同国家之间的碰撞,但是这些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也许,我们应该来看些新的东西了。

其实,我今天想说的这部电影,很多人看完之后会觉得,这讲的不还是一样的东西吗?展示中国旧文化的封建,向以美国为代表的新文化致敬,说“你这是崇洋媚外”。但是,有句老话说的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因为有的时候,当你面对和自己差异越发的文化,你越能正视自己的文化。身处美国的这些华裔作家或电影人,他们可能对于本土的文化归属感已经不再浓厚,但那些尘封在他们脑海里的过去那段固定时光的回忆却记忆犹新。也许那段回忆是高兴的,或者悲哀的,甚至是封建的,愚昧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不真实,毫无价值。因为对他们来说,这段回忆是他们身份的见证,不论好坏,讲述的都是他们血液里所流淌的辛酸。

 
 
 


就像这部电影,从里到外都是好莱坞制作,讲述的却是一部不折不扣的中国女人的故事。导演和作家都是华裔,甚至这些演员讲述的都是标准的American English。有的可能从来没有来过中国,只是跟随父母辈为躲避战乱而远渡重洋。从小出生在一个陌生的国度,抬头看见的人全是和自己长相完全不一样的陌生人,自己明明长着一张亚洲脸,嘴里却说出来流利的美国话。虽然身处这个自由的国度,但你的肤色,你的背景都告诉你“不合群”。就像电影开篇的那段独白:

“老妇人记得多年前于上海,曾花费不菲买下一只天鹅。‘这畜生……’市场鹅贩吹嘘着,‘伸长脖子企盼化鹅,你瞧,它美得让人不忍下肚。’然后这妇人抱着鹅飘洋过海,满怀期盼地前往美国。旅途中,她告诉天鹅说,在美国我会有个像我的女儿,在那儿,她无需仰仗丈夫鼻息度日;没人会看低她,因为她将说得一口流利的英文;我要她成为一只比期望中还要好上一百倍的天鹅。但当她抵达新国度,移民官员夺走她的鹅,妇人惊惶地挥舞手臂,只留得一片羽毛作纪念。很久以后的现在,这妇人想给她女儿这羽毛,并告诉她,这羽毛虽不值钱,却是来自遥远的国度,一直载负着我的期盼。”

那只远渡重洋的天鹅背负着四位母亲历经劫难而重生后集聚的生存信念和中国传统的人格自由的精神以及对女儿所有的期待。而在美国这片新大陆,她们却在自觉和不自觉之间发现她们的信念和价值并不能得到这个“自由国度”的认可。但她们仍然竭尽所能留下那片即使旁人看来不值钱的羽毛,希望最终有一天她们的女儿能够理解她们所有的心情。

身份认同是电影中经常会讨论的话题,人们总是希望寻找自己的根在哪里。当你离祖国越是遥远,可能一点点的希望火焰就能点燃那份羁绊。电影里的June在母亲死后,在一次聚会上得知自己竟然还有两个同母异父的姐姐身处遥远的中国,急迫寻根的她决定踏上寻找亲人的路途。

2、“电影内的辛酸往事”

《喜福会》是电影中June母亲创办的一个华裔女性组织的名字,主要的成员是四个人,借June的话说就是她的再生父母。她们每一个人的青春都在中国度过,都是在被伤害得遍体凌伤之后来到美国。在这里可能有点讽刺,为什么选择美国成为她们的避风港?

因为电影里所设计的人物和故事太多,并且典型得已经不真实了,所以才给的6.5,如果可以把人物和故事缩小一点,讲得更加有血有肉贴近真实的话,分数可能会更高。

四个女人,四段传奇。为了保持观影兴趣,我不会剧透剧情内容,可放心观看这篇不像影评的观后感。

每一个母亲都有一段不可提及的过往,说出来可能会痛,也可能会高兴,你不敢问,她也不想说。很多人都说,任何女人的一生都应该是传奇的,就凭她们生过孩子,也应该值得尊敬。尤其是那些经历过战乱的母亲,或者是出生于上个世纪的她们。

20世纪是一个狼烟四起的一百年,在这一百年里出生的女人,连活命都困难,何谈养育一个个孩子。就连文豪萧红也曾因此弃子,但这并不意味着她们不爱自己的孩子,或者甚至是出于自私和残忍。仅仅是因为,她们不希望死在孩子身边。幸运,可又是不幸的是,往往很多女人自己活了下来却丢了孩子,千里寻求却无济于补。为了逃避战乱,也许,更是为了忘记过去,她们选择了在一个新的地方重新开始,但根却是永远也忘不掉的。希望孩子能够变得优秀,希望孩子能够不过上和自己一样的日子,这种过度的爱逐渐演变成一种强迫和逼迫,变成了千千万万中国家长的缩影,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望儿高人一等变成人之豪杰。可孩子呢?永远叛逆的心和毫不理解的态度一次次让她们备受伤害。“难道我做错了嘛?”“等她长大就明白了”,这些话一直围绕着家长自我安慰的心。直到有一天,衰老喝死亡席卷而来,一切都晚了。

封建时代不谈爱情,媒婆一句话就能牵上两个素未谋面的人的线,没有儿子,身为小三,简直就是那个重男轻女时代里罪该万死之人。自己的一言一行看男人眼色行事,没有自由的天空就算是翅膀在硬的鸟儿也无法展翅高飞。可是她们却在这个年代苟活了下来,除了忍气吞声,还有什么选择?逃避吗?往哪里逃?哪里才是她们的家?直到她们发现了美国,发现了“自由”。可是去到那里才发现,自己不过从一个牢笼走向了另一个牢笼,从以前的有形的禁止到如今无形得束缚。

电影其实想说很多东西,文化啊,爱情啊,亲情啊,很多。但是最明显的不过是母爱到底在这里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八个女人,四个家庭,四段传奇。每一段都留不开母爱。母爱得出发点都是好的,不过是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或不想让孩子重蹈自己的覆辙,可是往往讽刺的是,孩子并不能体会到这份爱而将其视为烦恼,甚至产生厌恶。

3、“拍摄方式”

这部电影有意思的地方是它让每一段故事的起承转合都衔接的自如。因为它主要运用的旁观的画外音进行过渡,让整个电影的基调就是理性、沉重,永远是在听别人讲故事,而讲述故事的人却是演员本身。出于这点,导演很自然的把情感做了一个融合,故事中狗血的剧情如果在配上感性的和毫无理智的拍摄表达可能会让电影的情绪失衡,让观众hold住,是很有必要的。

虽然是由男导演拍摄,但他却totally用女性视角讲故事,感觉很关锦鹏!所以电影很少有过度歌颂女权主义,大部分是点到为止留给观众自己去思索。很多爱情观都还是挺正的,不过是新时代女性对于爱情中的角色定位要准确。

总之,这是一部不太准确的女人编年史,却是一部很棒的女性电影。


个人微信公众号:煮海时光

步履不停

我在寻找我自己…

评论(1)

热度(106)